- 人文與社科亞太學刊2024年第四卷第三期[2024-12-31]
- 美國中文作家協會主席李峴訪談錄[2024-12-31]
- 《愚者主席》中的賓土焦慮及其時代癥候[2024-12-31]
- 東道觀西,破壁立新——《跨越與創新:西方現代主義的東方元素》介評[2024-12-31]
- 反思與重建:梁啟超《歐遊心影錄》研究[2024-12-31]
- 基於性別操演理論看《赫索格》中貝婁的女性觀[2024-12-31]
- 流浪與回歸:索爾·貝婁《赫索格》的猶太性及倫理意義[2024-12-31]
- Debunking Stereotypes Through Humor: Talk-story and Trickster Figures in Chinese Diasporic Comedies[2024-12-31]
- 印度主流媒體對中印雙方形象刻畫的批評話語分析——以《印度斯坦時報》對莫迪竄訪藏南事件報導為例[2024-12-31]
- 體認語言學視角下湯顯祖和莎士比亞戲劇的顏色隱喻比較[2024-12-31]
- 人際關係管理理論指導下的酒店平臺網路抱怨語研究[2024-12-31]
- 應用型本科英語類專業翻譯實踐報告的問題與對策——以廣州商學院為例[2024-12-31]
- 《傷寒論》三英譯本「色診」之譯者行為互動關係探析[2024-12-31]
- 認知隱喻視角下的情感翻譯研究:以李清照「酒詞」為例[2024-12-31]